如何給衛浴產品取名呢?理想的產品名稱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衛浴產品取名應遵循原則1、符合品牌核心定位。
每個品產品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取向。20世紀最偉大的營銷理論之一的特勞特《定位》理論要求企業有正確的定位。產品名稱必然要符合企業屬性,表達產品的定位和價值,便於傳播的一體化。
佛山有個衛浴品牌叫「益高」,中文的意思就是節節高,跟「海爾」的品牌如出一轍。與其公司推出的「水舞天下」的品牌概念甚為吻合得天衣無縫,不失為一個好名字。
衛浴產品取名應遵循原則2、與競爭對手區隔化。
世界戰略管理大師波特(Porter)認為,企業的競爭必須實現差異化。即比競爭對手提供「與眾不同的主張」(USP)。目前我國主要商品已進入相對過剩的經濟時代。企業大規模生產的結果是產品單一,差異不明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現在企業正經歷全面的「同質化」。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人本意識的強化,消費者要求產品能體現自我個性。如果沒有差異化,品牌將淹沒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難以突出個性。
國內有很多新成立品牌,為了「借力打力」,常常用比較出名的品牌的諧音,或者更改其部分,以達到「混淆視聽」,期待「混個臉熟」,甚至企業VI都要去模仿。國外有個「漢斯格雅」,國內就 有「漢斯」、有「漢雅」等。國外有個「高儀」,國內就有「高浴」、「高第」等。有了一個「東陶」,就跟著「英陶」、「亞陶」、「國陶」、「中陶」、「粵陶」、「特陶」、「泰陶」、「金陶」、「高陶」等,看似陶然自得,實則活在名牌的大海中無法逃脫。國外有一個「美標」,國內就跟著「法標」、「韓標」、「中標」、「金標」、「航標」等,如此多標,魚龍混雜,很難在眾「標」中脫穎而出。所謂「取之其上,在乎其中;取之其中,在乎其下」。筆者認為,不管這些品牌實際運作的如何成功,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從長遠來看,此法容易使自己的品牌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沒有區隔化,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品牌的特性。不可取也。
反觀廈門的新衛浴品牌「英仕」,看著素昧平生,可是一旦「英仕」被運作成功後必然能拜託前人的籠罩而擁有光明的品牌前途。
衛浴產品取名應遵循原則3、與良好視覺的圖案和符號相配。
「好馬配好鞍」。有了一個好名稱後,還要一個匹配的圖案和符號。 品牌專家大衛愛格(David a Aker)認為,「一個成功的符號或標誌,能整合和強化一個品牌的認同,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獨特印象」。例如「耐克」(NIKE)的鉤型商標,充滿動感,與名稱相得益彰。
如國內的「四維SWELL」、「合成HCG」、「恆潔HEGGL」,字體顏色使用綠色,且近似黑體,給人以大氣、清新、環保,可見品牌專家的用心。
中國民間還有用「八卦」方式計算時運,筆者建議不宜使用,沒有科學根據,也沒有品牌運作的實際訴求。
至於取什麼樣的名字才是最好的名字,筆者認為公婆各說各理,不能一概而論,也無明確標準,需要根據實際操作者的審美、背景、喜好等判斷。
衛浴產品取名應遵循原則4、符合目標顧客價值審美個性。
按波特(Porter)集中化競爭戰略理論,企業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主攻某個「特定的顧客群」和「細分市場」。
當今中國正處於深刻的社會轉型期,社會階層逐步細分,同一階層中還劃出許多亞階層。筆者斷言,今後的社會將步入CLUB經濟時代,每個小群體都會圍繞「自己」的「組織」,消費「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地盤」活動。
世界市場營銷中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消費越來越從共性消費向個性消費轉變。可以說,面對階層細分,消費模式步入多品種、小批量時代。就是同一群落的人群消費同類的產品也有不同的動機和感受。企業如果拿不出新招,細分市場,採用二維、三維戰略,創造細分,滿足目標顧客差異,而仍然沿用平面時代的「一體化」無細分戰略,將必死無疑。品牌名稱必須符合目標顧客的審美。
有如國內的「箭牌」、「鷹牌」,既簡單易記,也描繪了一副積極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給人帶來清新的韻味,實為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