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尺
簡體:尺
繁體:尺
讀音:chǐ
拼音:chi
部首:屍
五行:火
尺字編碼:
五筆98:NYI 倉頡:SO 四角號碼:77807 UniCode碼:U+5C3A 規範漢字編號:0175
尺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5398,第08卷下,尺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299第32
起名字典:
尺
量詞,長度單位。喻法度或標準。還指中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9300次)
康熙字典:
尺
康熙筆畫:4畫
chǐ
1<量>長度單位,十寸為一尺。《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有餘。」
2<名>量長度的工具,尺子。
3<形>表示短、少。《荊軻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兵。」
【尺晷】晷,日影。日影移動一尺。比喻較短的時間。《宋史?朱台符傳》:「時太宗廷試貢士,多擢敏速者,台符與同輩課試,以~成一賦。」
【尺書】1.信札;書信。古詩《弧兒行》:「願欲寄~,將與地下父母。」2.簡冊;書籍。王充《論衡?書解》:「秦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文篇具在。」
【尺素】1.古人寫文章或書信常用的長一尺左右的絹帛。後泛指文章、書籍。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書。」2.用作書信的代稱。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