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飭
簡體:
繁體:飭
讀音:chi
拼音:chi
部首:
五行:金
飭字編碼:
五筆98:QNTE 倉頡:NVOKS 四角號碼:28727 UniCode碼:U+996C 規範漢字編號:3754
飭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427第31
起名字典:
飭
本意指整治,也有恭敬,謹慎的意思。(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次)
康熙字典:
飭
康熙筆畫:13畫
chi
1<動>整治,整頓。《詩經?小雅?六月》:「戎車既~。」《漢書?燕刺王旦傳》:「~武備。」今有雙音詞「整飭」。
2<形>謹慎。《宋史?程元鳳傳論》:「程元鳳謹~有餘而乏風節。」(乏風節:缺少氣節。)
3<動>通「敕」。告誡。《漢書?黃霸傳》:「宜令貴臣明~長吏守丞。」(明:明白地。)《漢書?五行志上》:「又~眾官,各慎其職。」(慎:謹慎,指慎守。)
【飭躬】同「飭身」。正已。也作「敕躬。」《後漢書?馮衍傳下》:「於今遭清明之時,~力行之秋,而怨仇叢興,譏議橫世。」
【飭正】整飭而使端正。《漢書?谷永傳》:「昔舜~二女,以崇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