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旆
簡體:旆
繁體:旆
讀音:pei
拼音:pei
部首:方
五行:水
旆〈名〉
(形聲。本義: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飄帶)
同本義 [flag]
旆,繼旐之帛也。--《說文》
白旆央央。--《詩·小雅·六月》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樣子;生長茂盛的樣子)
泛指旌旗 [banner;flag]
白旆,殷旌也。--《釋名·釋兵》
拔旆投衡。--《左傳·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又如:旆旃;旆旌
旆pei〈古〉 旗邊鑲的裝飾品:帛~。泛指鑲邊的旗子:旌~何繽紛。
旆字編碼:
五筆98:YTGH 倉頡:YSOJB 四角號碼:08227 UniCode碼:U+65C6 規範漢字編號:4627
旆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4262,第07捲上,×部第4字 [康熙字典]:頁483第08
起名字典:
旆
本義: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飄帶。(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80次)
康熙字典:
旆
康熙筆畫:11畫
pei
<名>古代旗邊陲下的飾品。《詩經?小雅?六月》:「白~央央。」
【又】泛指旌旗。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旌~何繽紛。」
【旆旆】⒈旗幟飄揚的樣子。⒉生長茂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