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謗
簡體:謗
繁體:謗
讀音:bang
拼音:bang
部首:
五行:水
謗
(形聲兼會意。從言,旁聲。本義:在背後公開地議論或批評某人的短處)
同本義 [criticise openly]
謗,毀也。--《說文》。按,謗者道人之實,事與誣譖不同。大言曰謗,小言曰誹,曰譏。
厲王虐,國人謗王。--《國語·周語上》
有能謗譏於市朝。--《戰國策·齊策》
以致天下怨謗也。--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又如:謗書(攻擊別人或揭發別人隱私的文書;亦專指《史記》)
誹謗 [defame;slander]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是故事修而謗興。--唐·韓愈《原毀》
又如:謗言(公開指責他人的話。同
謗 bang
1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厲王虐,國人~王。(《國語·周語上》)
2誹謗:~書(誹謗人的信件或書籍)。
謗字編碼:
五筆98:YYUY 倉頡:IVYBS 四角號碼:30727 UniCode碼:U+8C24 規範漢字編號:2797
謗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188第18
起名字典:
謗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謗
康熙筆畫:18畫
bang
1<動>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召公諫厲王弭謗》:「厲王虐,國人~王。」《鄒忌諷齊王納諫》:「能~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2<動>譭謗。《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
【辨】誹,謗,譏.都有指責別人過錯或缺點之意.謗,是公開指責;誹,是背後議論、嘀咕;譏,是譏刺.
【謗木】議論是非,指責過失的木牌。《後漢書?楊震傳》:「臣聞堯舜之世,涑鼓~,立之於朝。」
【謗書】1.攻擊別人或揭人隱私的書信。2.專指《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