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剄
簡體:剄
繁體:剄
讀音:jǐng
拼音:jing
部首:
五行:金
剄
(形聲。從刀,巠聲。本義:砍頭;割頸) 同本義 [cut the neck;behead]
剄,刑也。--《說文》。段注:「剄,謂斷頭也。」
剄而獨鹿棄之法。--《荀子·成相》
北鄉自剄。--《史記·魏公子列傳》
果北鄉自剄。
句卑布裳,剄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左傳·定公四年》。杜預注:「司馬已死,剄取其首。」
是歲,入有自剄死以其頭獻者。--《韓非子·內儲說上》
又如:剄拔(剄殺);剄殺(斬殺)
剄(剄)jǐng用刀割頸:兵敗自~。
剄字編碼:
五筆98:CAJH 倉頡:NMLN 四角號碼:12100 UniCode碼:U+522D 規範漢字編號:3818
剄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38第28
起名字典:
剄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剄
康熙筆畫:9畫
jǐng
<動>割脖子。《信陵君竊符救趙》:「侯生果北鄉自~。」《<指南錄>後序》:「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幾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