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寇
簡體:寇
繁體:寇
讀音:kou
拼音:kou
部首:宀
五行:木
一生多灾,性刚果断,中年奔波,晚年吉祥。
寇
(会意。从宀,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同本义 [invade;plunder]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西川。--《资治通鉴》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
寇kou
⒈盗匪,侵略者:防~。海~。敌~。
⒉骚扰,侵犯:~边。入~。
寇字編碼:
五筆98:PFQC 倉頡:JMUE 四角號碼:30214 UniCode碼:U+5BC7 規範漢字編號:2451
寇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2033,第03卷下,部第49字 [康熙字典]:頁288第15
起名字典:
寇
盜匪,侵略者。也指騷擾,侵犯。(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20次)
康熙字典:
寇
康熙筆畫:11畫
kou
1<名>強盜;盜匪。《荀子?王制》:「聚斂者,召~肥敵、亡國危身之道也。」
2<名>入侵者;來犯者;敵人。《殽之戰》:「墮軍實而長~仇。」
3<動>入侵;侵犯。《公輸》:「然臣弟子……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