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殄
簡體:殄
繁體:殄
讀音:tiǎn
拼音:tian
部首:歹
五行:火
殄〈動〉
(形聲。剔解後的殘骨。隸變人「歹」。從「歹」多與死亡有關。本義:斷絕;竭盡)
同本義 [use up;exhaust]
殄,盡也。--《說文》
餘風未殄。--《書·畢命》
邦國殄瘁。--《詩·大雅·瞻卬》
敗國盡民。--《左傳·宣公二年》
丁殄地財。--《淮南子·本經》
又如:殄瘁(困窮;貧病);殄絕(滅絕);殄世(絕嗣)
消滅 [exterminate]
自王澤殄,風人輟采。--《文心雕龍·明詩》
武殄暴逆。--《史記·秦始皇本紀》
又如:殄平(消滅);殄熄(消滅;息滅);殄滅(消滅;滅絕);殄夷(殺盡);殄殲(殲滅)
昏迷 [be in a coma]。
如:殄靡(
殄tiǎn
⒈消滅,滅絕:暴~天物(任意糟蹋物品)。
⒉昏迷:人~不悟(醒)。
殄字編碼:
五筆98:GQWE 倉頡:MNOHH 四角號碼:18222 UniCode碼:U+6B84 規範漢字編號:4176
殄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2540,第04卷下,歹部第23字 [康熙字典]:頁579第45
起名字典:
殄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殄
康熙筆畫:9畫
tiǎn
1<動>消滅;滅絕。《史記?秦始皇本紀》:「武~暴逆。」成語有「暴殄天物」。
2<形>昏迷。《論衡?論死》:「人~不悟,則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