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束
簡體:束
繁體:束
讀音:shu
拼音:shu
部首:木
五行:金
刑偶傷子,二子吉祥,中年吉慶幸福,晚年勞神。
束
(會意。從囗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繩索把木柴捆起來。本義:捆綁)
同本義 [bind;tie]
束,縛也。--《說文》
束帛戔戔。--《易·賁》。子夏傳:「五匹為束。」
束帛儷皮。--《儀禮·士冠禮》。注:「十端也。」
賄荀偃束錦。--《左傳·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於朝。--《周禮·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論語》
牆有茨,不可束也。--《詩·鄘風·牆有茨》
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束刃(捆紮兵器);束芻(捆成一束的乾草);束戈卷甲(捆起兵
束shu
⒈系,綁,捆:~帶。~手。~縛。~之高閣。
⒉控制,加以限制:約~。拘~。整~。
⒊量詞。捆兒:兩~柴草。三~鮮花。
束字編碼:
五筆98:SKD 倉頡:DL 四角號碼:50906 UniCode碼:U+675F 規範漢字編號:0694
束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3879,第06卷下,束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512第12
起名字典:
束
捆綁。控制,加以限制。也指量詞。(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110次)
康熙字典:
束
康熙筆畫:7畫
shu
1<動>捆綁。《廉頗藺相如列傳》:「其勢必不敢留君,而~君歸趙矣。」
2<動>整理;收拾。《殽之戰》:「鄭穆公使視客館,則~載,厲兵,秣馬矣。」
3<動>約束;拘束。《廉頗藺相如列傳》:「未有嘗堅明約~者也。」
4<量>捆;把。《魏書?李先傳》:「宜密使兵人人備青草一~。」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稱成童之年。約八歲或八至十九歲這一段年紀。
【束甲】捆起鎧甲。表示放下武器,停戰或投降。
【束脩】⒈十條一捆的乾肉,是古代學生送給老師的備禮物。⒉後老師的金。約束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