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取
簡體:取
繁體:取
讀音:qǔ
拼音:qu
部首:又
五行:金
刑偶傷子,出外逢貴得財,雙妻之格,中年勞,晚年隆昌。
取〈動〉
(會意。從又,從耳。甲骨文字形。左邊是耳朵,右邊是手(又),合起來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戰,以割取敵人屍體首級或左耳以計數獻功。本義:[捕獲到野獸或戰俘時]割下左耳)
同本義 [cut off left-ear]
取,捕取也。--《說文》
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周禮》
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者,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取吳元濟。--《資治通鑒·唐紀》
斬獲敵人的首級為取 [behead]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歸故鄉。--宋·蘇軾《陽關詞》
拿 [take;fetch;get]
取數斗歸。--三國魏·邯鄲
取qǔ
⒈拿,得到:~書。~款。~得成績。
⒉採用,選用,接受:~材。錄~。去粗~精。~長補短。
⒊尋求:~樂。求~。~笑(開玩笑)。
⒋攻克,強奪:~城。奪~。
⒌按一定的根據或條件做:~齊。~決。
⒍〈古〉通"娶"。
⒎[取次]任意,隨便:~次莫論兵(兵:軍事)。
⒏[取消]廢除,去掉。
⒐[取締]明令取消,禁止或制裁。
⒑[取巧]用討好巧妙的或不正當的手段某私利,或逃避困難:投機~巧。
────────────────—
取qū 1.通"趨"。趨向。 2.通"趨"。疾走。 3.距離;相隔。 4.見"取慮"。
取字編碼:
五筆98:BCY 倉頡:SJE 四角號碼:17440 UniCode碼:U+53D6 規範漢字編號:0997
取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1916,第03卷下,又部第24字 [康熙字典]:頁166第04
起名字典:
取
表示採用,得到,選擇。(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300次)
康熙字典:
取
康熙筆畫:8畫
qǔ
1<動>割取。《周禮?大司馬》:「獲者~左耳。」
2<動>俘獲;捕獲。《李愬雪夜入蔡州》:「入蔡州~吳元濟。」
3<動>攻佔;奪取。《公輸》:「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宋。」
4<動>拿取;拿。《赤壁賦》:「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
5<動>取得;獲得。《諫太宗十思疏》:「豈~之易守難乎?」
6<動>提取;取出。《勸學》:「青~之於藍,而青於藍。」
7<動>通「取」,娶妻。《孔雀東南飛》:「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8<名>可取之處。《答韋立師道書》:「僕自卜固無~。」
9<動>擇取;選用。《魚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義者也。」
十<助>用於動詞後,無實義。《西江月》:「稻花香裡說豐年,聽~蛙聲一片。」
【取次】⒈隨便;任意。⒉草草;倉促。
【取室】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