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詘
簡體:詘
繁體:詘
讀音:qū
拼音:qu
部首:
五行:木
詘
(形聲。從言,出聲。本義:言語鈍拙)
同本義 [stutter]
詘,辭塞。--《廣韻》
詘,字從言,當與吃同意。--《說文通訓定聲》
公輸盤詘。--《墨子·公輸》
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史記·李斯列傳》
盡,窮盡 [exhausted]
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管子》
理詘勢窮。--清·林則徐文
聲音戛然而止貌 [suddenly-mute]
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禮記》。孔穎達疏:「詘謂止絕也。」
詘
通「屈」。彎曲 [bend]
詘,屈也。--《廣雅·釋
詘qū
⒈短縮,嘴笨。
⒉通"屈"。彎曲,屈服。
────────────────—
詘chu 1.貶黜,貶退。
詘字編碼:
五筆98:YBMH 倉頡:IVUU 四角號碼:32772 UniCode碼:U+8BCE 規範漢字編號:6646
詘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188第18
起名字典:
詘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詘
康熙筆畫:12畫
qū
1<動>彎曲。《荀子?勸學》:「~五指而頓之。」
【引】枉曲,冤枉。《呂氏春秋?壅塞》:「宋王因怒而~殺之。」
2<動>屈服。《墨子?公輸》:「公輸盤~。」
3<形>言語鈍拙。《史記?李斯傳》:「辨於心而~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