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秕
簡體:秕
繁體:秕
讀音:bǐ
拼音:bi
部首:禾
五行:水
秕
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粒 [blighted grain]
秕,不成粟也。從禾,比聲。--《說文》
用秕稗也。--《左傳·定公十年》。注:「谷不成者。今蘇俗呼谷不充者曰癟谷,蓋即此字。字亦以秕為之。」
又如:秕稗(秕與稗。喻敗壞無用之物);秕蠹(癟谷和蠹蟲。比喻不良、有害之物);秕糧(稗草)
秕
壞,惡 [evil]。如:秕僻(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秕政(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
秕
敗壞 [ruin;undermine]。如:秕敝(敗壞,破舊);秕僻(邪僻敗壞)
秕谷
[blighted grain] 指子實不飽滿的稻穀。也叫「秕谷子」
秕糠
[chaff]︰癟谷和米糠
秕 bǐ子實不飽滿;有殼無實:~粒、~谷。
【秕糠】秕子和糠。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秕字編碼:
五筆98:TXXN 倉頡:HDPP 四角號碼:22910 UniCode碼:U+79D5 規範漢字編號:4251
秕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4412,第07捲上,禾部第61字 [康熙字典]:頁850第28
起名字典:
秕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秕
康熙筆畫:10畫
bǐ
1<名>空殼無實或子實不飽滿的谷粒。《尚書?仲虺之誥》:「若苗之表莠,若粟之有~。」
2<形>壞,不好。《儒林傳論》:「自桓、靈之間,君道~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