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藏
簡體:藏
繁體:藏
讀音:cang
拼音:cang
部首:
五行:木
溫和清雅,多才賢能,出外吉祥,中年勞,晚年隆昌。
藏
(形聲,臧聲。本義:把穀物保藏起來)
儲積,收藏 [store]
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墨子·三辯》
子不聞藏書者乎?--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礦藏;收藏(收集保藏)
隱匿 [hide]
藏,匿也。--《說文新附》
慢藏海盜。--《易·系辭上》
即藏其屍,持童抵主人所。--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呂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蓋,隱瞞);藏拙(因怕丟醜而不顯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見);藏嬌(把嬌娃藏起來。指娶妾別居);藏名(隱匿名聲)
懷有 [nurse]。如:包藏;藏怒(懷藏怒火;懷恨於心
藏 cāng
1~隱蔽:埋~。
2收存;儲藏:~書。又見zang。
【藏垢納污】比喻包容種種壞人壞事。又作藏污納垢。
【藏奸】~心懷惡意。
2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盡力幫助人:~耍滑。
【藏龍臥虎】比喻潛藏著的未被發現的人才。
【藏匿】隱藏起來不讓人發現。
【藏頭露尾】形容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都攤出來。
【藏污納垢】見【藏垢納污】。
【藏掖】
1怕人知道或發現而竭力掩藏:~躲閃。
2掩飾住的弊端:他辦事可從來沒有~。
【藏拙】怕出醜,不肯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常用為自謙之辭。
────────────────—
藏zang
⒈儲存東西的地方:庫~。寶~。
⒉道教、佛教經典的統稱:道~。大~經。
⒊[三藏]
1佛教經典"經、律、論"三部分。
2唐玄奘號"三藏法師"。
⒋西藏自治區的簡稱。
⒌[藏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
────────────────—
藏cang 1.隱藏;潛匿。 2.收藏;儲藏。 3.懷,藏在心中。 4.深,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的距離大。
────────────────—
藏zāng 1.草名。 2.通"臧"。善。 3.通"贓"。窩主。
藏字編碼:
五筆98:AAUH 倉頡:TIMS 四角號碼:44253 UniCode碼:U+85CF 規範漢字編號:3392
藏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0695,第01卷下,艸部第454字 [康熙字典]:頁1064第22
起名字典:
藏
藏是個多音字,念cāng時,意指隱蔽,收存,儲藏。念zang時,指儲存東西的地方,此外藏也是道教、佛教經典的統稱。念cang時,意指隱藏,潛匿,收藏,儲藏等。念zāng時,指草名。也通臧,指善,還通贓,意為窩主。(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240次)
康熙字典:
藏
康熙筆畫:20畫
cang
1<動>收藏穀物。晁錯《論貴粟疏》:「春耕,夏耘,秋獲,冬~。」
2<動>收藏;保存;貯藏。《庖丁解牛》:「善刀而~之。」《伶官傳序》:「莊宗受而~之於廟」
3<動>隱藏;私藏。《察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也。」《獄中雜記》:「部中老胥,家~偽章。」
zang
1<名>貯藏財物的地方;倉庫。蘇軾《赤壁賦》:「是造物者無盡~也。」
2<名>通「髒」。內臟。《孔雀東南飛》:「未至二三里,摧~馬悲哀。」
【藏命】亡命,不顧性命。《史記?遊俠列傳》:「以軀借交報仇,~作奸剽攻。」
【藏怒】懷恨於心。《孟子?萬章上》:「仁人之於弟也,不~焉,不宿怨焉。」
【藏拙】1.掩其拙劣,不以示人。韓愈《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吹竽久混真。」2.自謙之詞。羅隱《自貽》詩:「縱無顯效亦~,若有所成甘守株。」
【藏府】1.府庫。班固《漢書?文三王傳》:「及死,~餘黃金尚四十萬餘斤。」2.同「臟腑」。《素問?脈解》:「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