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惕
簡體:惕
繁體:惕
讀音:ti
拼音:ti
部首:
五行:火
惕〈動〉
(形聲。從心,易聲。本義:害怕,放心不下)
同本義 [be on the alert against]
惕,懼也。--《玉篇》
惕,敬也。--《說文》
夕惕若厲。--《易·乾》。鄭注:「懼也。」
豈不使諸侯之心惕惕焉。--《國語·楚語》。注:「懼也。」
無日不惕,豈敢忘職?--《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風五十九首》
愧惕慚懼。--唐·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惕息(憂心戒懼,不敢喘息。形容恐懼到了極點);惕惕(憂心戒懼;憂勞);惕 慮(戒慎謀慮);惕心(心有所懼)
憂傷 [distress;sad]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憂
惕ti擔心,小心謹慎:提高警~。
惕字編碼:
五筆98:NJQR 倉頡:PAPH 四角號碼:96027 UniCode碼:U+60D5 規範漢字編號:2443
惕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6909,第10卷下,心部第242字 [康熙字典]:頁390第48
起名字典:
惕
害怕,放心不下。(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970次)
康熙字典:
惕
康熙筆畫:12畫
ti
<動>擔心;提心吊膽。《左傳?襄公二十二年》:「無日不~,豈敢忘職!」今有雙音詞「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