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涕
簡體:涕
繁體:涕
讀音:ti
拼音:ti
部首:
五行:水
秀氣多才,溫和賢能,中年吉祥,一生安享幸運。
涕〈名〉
(形聲。從水,弟聲。先秦時期,「涕」指眼淚,後來出現了「淚」,兩字就同義並用了。本義:眼淚)
同本義 [tears]
涕,泣也。--《說文》。段注:「泣也二字當作目液也三字。轉寫之誤也。毛傳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湯問》
涕流離而從橫。--司馬相如《長門賦》
涕零如雨。--《詩·小雅·小明》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楚辭·離騷》
臨表涕零。--諸葛亮《出師表》
汪然出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涕淚滿衣裳。--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清·全祖望《梅花嶺
涕ti
⒈眼淚:痛哭流~。
⒉鼻子裡分泌出的粘液:鼻~。
⒊哭泣:破~為笑。
涕字編碼:
五筆98:IUXT 倉頡:ECNH 四角號碼:38127 UniCode碼:U+6D95 規範漢字編號:2083
涕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7397,第11捲上,水部第452字 [康熙字典]:頁627第04
起名字典:
涕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70次)
康熙字典:
涕
康熙筆畫:11畫
ti
1<名>眼淚。《荊軻刺秦王》:「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捕蛇者說》:「蔣氏大戚,汪然出~。」 《左忠毅公逸事》:「後常流~述其事以語人。」
2<動>流眼淚;哭泣。《柳敬亭傳》:「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泣矣。」
3<名>鼻涕。王褒《僮約》:「目淚下,鼻~長一尺。」
【辨】涕、泗、淚。古代一般「涕」指眼淚,「泗」指鼻涕。後來「淚」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涕零】落淚。
【涕泗】眼淚與鼻涕,形容悲痛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