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捭
簡體:捭
繁體:捭
讀音:bǎi
拼音:bai
部首:
五行:火
捭
(形聲。從手,卑聲。本義:兩手橫擊)
兩手橫向對外旁擊 [strike with hands]
捭,兩手擊也。--《說文》
莫不衄銳挫芒,拉捭摧藏。--左思《吳都賦》
通「擘」。掰開,分開 [break off with the fingers and thumb]
捭,開也。--《廣雅》
捭闔。捭之者。料其情也。--《鬼谷子》。注:「捭,撥動也。」
其燔黍捭豚。--《禮記·禮運》
捭 bǎi 兩手橫擊:拉~摧藏。(左思《吳都賦》)2分開;掰開。
【捭闔】開合。闔:關閉。
────────────────—
捭bo 1.分開;撕裂。
捭字編碼:
五筆98:RRTF 倉頡:QHHJ 四角號碼:56040 UniCode碼:U+636D 規範漢字編號:4727
捭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8015,第12捲上,手部第229字 [康熙字典]:頁435第08
起名字典:
捭
本意指兩手橫擊,也有分開之義。(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次)
康熙字典:
捭
康熙筆畫:11畫
bǎi
1<動>兩手橫擊。庾信《竹枝賦》:「拉虎~熊,予猶稚童。」
2通「擺」,擺弄。盧仝《蝕》:「角插戟,尾~風。」
boi
通「擘」,分開;撕裂。《禮記?禮運》:「其燔黍~豚。」
【引】排去。《淮南子?要略訓》:「外天地,~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