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缶
簡體:缶
繁體:缶
讀音:fǒu
拼音:fou
部首:缶
五行:水
缶〈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earthen jar with big belly and small mouth]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盎谓之缶。--《尔雅》
贰用缶。--《易·坎》
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击瓮叩缶。--《史记·李斯
缶 fǒu
⒈口小肚大的瓦器。
⒉〈古〉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缶字編碼:
五筆98:TFBJ 倉頡:OJU 四角號碼:80772 UniCode碼:U+7F36 規範漢字編號:3598
缶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3268,第05卷下,缶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944第26
起名字典:
缶
本義指古代一種盛酒瓦器,也指一種陶瓷樂器。(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0次)
康熙字典:
缶
康熙筆畫:6畫
fǒu
1<名>大腹小口的圓形瓦器。《捕蛇者說》:「視其~,而吾蛇尚存。」
2<名>瓦制的打擊樂器。《廉頗藺相如列傳》:「請奉盆~秦王,以相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