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儺
簡體:儺
繁體:
讀音:nuo
拼音:nuo
部首:
五行:火
儺
(形聲。從人,難聲。本義:步行有節度)
同本義 [temperance;abstinence]
巧笑之儺,佩玉之儺。--《詩·衛風·竹竿》
指古迎神賽會 [an ancient festival to exorcise the devil causing any plague]
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阼:古指東面的台階。)--《論語·鄉黨》
又如:儺祓(驅除疫鬼,祓除災邪);儺逐(驅除疫鬼儀式中所唱的歌);儺鼓(驅除疫鬼儀式中敲擊的鼓聲)
儺神
[the god driving away the plague] 迷信傳說中的驅除瘟疫的神
儺戲
[kind of a local opera] 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安徽貴池、青陽一帶以及湖北西部山區。
儺(儺)nuo〈古〉驅逐所謂"疫鬼"的一種迷信儀式活動。
儺字編碼:
五筆98:WCWY 倉頡:OEOG 四角號碼:20215 UniCode碼:U+50A9 規範漢字編號:5214
儺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14第05
起名字典:
儺
本義:步行有節度。(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次)
康熙字典:
儺
康熙筆畫:12畫
nuo
1<名>古時臘月驅逐疫鬼的儀式。《論語?鄉黨》:「鄉人~,朝服而立於阼階。」
2<形>行步有節度。《詩經?衛風?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