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昭昭之明
1892年12月4日,劉伯承誕生於四川省開縣趙家場。劉伯承是父親劉文炳盼望已久的第一個兒子。劉文炳是個受過十年寒窗苦,又棄文務農的失意秀才。看到兒子著實惹人喜愛,劉文炳不禁想起《荀子·勸學》篇中的章句?「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他自言自語地說道:「好一個『昭昭之明』,這娃兒就叫劉明昭。」父親後來又為他取字「伯承」,伯,即長子之意;「伯承」,有子承父業之意。
陳毅:士不可不弘毅
陳毅,1901年8月26日生於四川省樂至縣薛苞鎮張安井村。陳家是按照「堯舜禹湯、文武榮昌、世德延遠、福壽綿長」的譜系,循序排輩的。陳毅的父親叫陳昌禮,陳毅5歲那年開蒙入學,父親陳昌禮給他取學名叫世俊,字仲弘,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才智出眾的俊傑人物。
陳毅15歲考入成都甲種工業職業學校,18歲赴法勤工儉學。一天,他讀到曾子「士不可不弘毅」這句話,感觸很深。於是他改名陳毅,將字「仲弘」與名「毅」有機結合在一起。
羅榮桓:桓桓於征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湘江以東 (今屬衡東縣)的魚形鎮寒水鄉南灣村。羅榮桓出生後,父親羅國理按照族譜的行輩,給他取名慎鎮,字雅懷,號宗人。按當時習慣,發蒙之後,稱號不稱名、字,大家都稱他「羅宗人」。
1914年,羅榮桓家斜對過的一個祠堂裡,辦了一所小學,叫羅氏岳英小學。學校一開學,羅國理便把羅宗人從私塾轉學入高小一年級讀書。岳英小學第一任校長羅炳文,曾經到縣城進過洋學堂,是一個思想比較開明的新派人物。羅國理領著兒子去見校長羅炳文。羅炳文嫌羅宗人的名字不好聽,羅國理便請這位兼教國文的校長另給他起個名字。羅炳文略作沉吟,順手取一張紙,寫了「榮桓」二字,並解釋說:「《詩》云:『桓桓於征』。『桓桓』者,威武也;『征』者,征伐也。我看令郎年紀雖小,但長得十分魁梧,現在國家正是多事之秋。令郎將來講習武事,建功軍旅也未可知。」
徐向前:繼續向前
徐向前,1901年10月8日出生於我省五台縣東冶鎮永安村,在家中排名老六。徐向前出生後,祖母看到是男孩,便給他取了個乳名為「銀存」,意思很明白:希望他前程似錦,發財享福,並且把銀錢多多積存起來,澤被子孫。
徐向前的父親是村上學問最大的秀才。他給這第六個出生的孩子起了學名——徐象謙(「謙」為《易經》中六十四卦之一,是六十四卦中惟一的六爻皆吉的卦),字子敬。
大革命失敗後,徐向前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不怕犧牲,立志要做一個繼續前進的人,於是便將 「像謙」改為「向前」。
聶榮臻:百福駢臻得雙全
1899年12月29日,聶榮臻出生在四川江津吳攤場附近的石院子,一家人為給他取名費了番周折。其父聶仕先和妻子都讀過幾年私塾,當晚,聶仕先把家裡的那本《雜誌三字經》都翻完也沒有找出個理想的名字來。「明天你到我父親家去借書,順便徵求他老人家的意見。」唐氏對丈夫說。第二天,聶仕先來到岳父家裡,把來意告訴了岳父後,便在書案裡取出一本《隨身寶》翻閱起來,翻到最後一頁,聶仕先臉上露出了笑容。聶仕先匆匆回到家裡,逕直走到唐氏房裡,指著書的最後一句說:「『百福駢臻得雙全』,這句話吉利。按家譜排列我兒是『榮』字輩,就給他取名『榮臻』,字『福駢』,你看要得不?」唐氏高興地點頭同意,想了一下,接著說:「我看娃兒的小名也照這書上取吧,就叫他『雙全』。」
葉劍英:民之利劍
葉劍英,1897年4月28日生於廣東梅縣雁洋堡一個貧困的小商人家庭。葉劍英之父葉鑽祥生有8個子女,葉劍英排行第二。父親很喜歡這個兒子,按照葉氏族譜,給他取了個名字叫葉宜偉。1917年夏,葉劍英等幾個同學冒著盛夏酷暑,長途跋涉乘火車來到中國西南邊陲名城昆明,準備投考坐落在翠湖西岸的承華圃的雲南講武堂。葉劍英進入雲南講武堂後,給梅縣家鄉的弟弟宜導的信中寫下了自己的抱負。他躊躇滿志,決心在學校習文練武,作革命的「前驅」,為了表示投筆從戎的決心,他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宜偉」改為「劍英」,立志做「民之利劍」,為國為民,英勇奮戰。
據《老年文匯報》來源:山西農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