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雖然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父母還是希望孩子的將來生活的更好點。當然,這出於父輩的一種願望,也無可厚非。不過,相比之下,以富,福,昌等表示富足昌盛等字眼入名,在古代人名比較多一下,現代人在這方面並不是沒有希望,但只是暗藏心中,不願意直路出來。
孩子從生下來那一天起,父母就開始精心地為他們設計未來的生活藍圖,為他安排一條幸福之路。如果出生於大戶之家,長輩希望他能抱住家業:如果出身貧寒,父母則不願意看到孩子像父母一樣受苦。總之,人們都希望孩子神能夠活富足,錢財豐厚。因此孩子起名時都寄托了這種希望。
先讓我們以古代人名為例:
余福,明代惠安人,字萬祥,名與字連起來看,有福又吉祥。
張介福,明代人,字子琪。「介」與「借」諧音,能借來福也不錯。
匡福,明代膠州人,抗擊倭寇有功。
崔福,宋代人,勇敢善戰,積功至大將軍。
父輩生活富足,當然也希望下一代也吃穿不愁,甚至於子孫後代都不受窮。許多父母心裡是這樣想的,實際上也是這樣做的,自己拚命省吃儉用,攢下一大筆錢財留給後人。他們不圖個人安樂,只圖家族的永久興旺發達。
中國人的這種觀念非常頑固,這一點在古人起名字中體現的極為明顯。如:
何承裕,宋代人,進士。承裕既有承繼先人財富義,不管哪鍾意義,都是希望家族永遠發達。
趙承福,著名瑞典籍華人,語言學家,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承福就是承受福分的意思。
不過,在這裡需要提一句,希望廣有財物,並不是可可恥的事情。但是有些人認為最求物質生活就是庸俗,因而不願意用福,富,等字入名,嫌其世俗氣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