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節起名法
在給你的孩子起名時,可以根據出生的季節起名字,是記住生日的好方法,按季節起名字也是我國民間常用的一種起名字方法。如果起好了別有一番味道,富有詩意,下面是按春、夏、秋、冬四季排列下來的季度的不同叫法。
以春為例,好多人在給孩子起名字時願意選用此字為名,其中重要原因,在於「一年四季在於春」,「春天」總是給人生機盎然的景象,選用「春」字命名,往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用「春」再加上其它的能夠連在一起的字組一個詞,作為名字。另一種是以間接地選用與「春天」有關的詞語為命名方案,三春、青楊、韶節、陽節、艷陽、青春等。
二、暗寓起名法
如今起名俗氣的原因之一,是太露、太顯,諸如「張偉」、「王剛」、「鳳英」、「淑琴」等這些最常見的名字,往往是一覽無餘,缺乏使人回味的餘地。如有可能,讀者不妨用暗寓命名法,當然這需要點文字功夫。
鄭思肖,宋末元初詩人、畫家。宋亡後,他隱居在江蘇蘇州,詩作悲憤蒼涼,抒發思念故國之情。畫梅一畫根,借題詩發出「寧可枝頭抱香死,未曾吹落北風中」的悲壯呼聲。他名「思肖」,就是思趙(趙宋王朝);他號「所南」,因南宋王朝地處江南;而且坐臥必向南方,表示不忘宋室,他的居室名叫「本穴世界」,把「本穴」一字拆開重新組合,就是「大宋」。
朱耷,清代書畫家,詩人,他是明寧王朱權後裔,明朝滅亡後削髮為僧,改名為「八大山人」。這四個字草書象「哭之」、或「笑之」,哭笑不得,隱含著畫家亡國亡家的無限悲痛心情。
三、理想式起名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是人的生活的動力,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都是因為懷有崇高的理想,才創造出了光輝的業績,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正因為如此,許多人在給孩子起名時,都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在我國近現代的民族解放革命運動中,前輩們的理想往往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表現出高尚的追求和崇高的精神。
四、地名起名法
用地名作名字是比較常見的起名方法,這種起名方法既簡單又有一定的內含,所用的地名往往是出生地,這種名字是用出生地的簡稱、代稱以及出生地的特性,再加上配字組成的名字,當然,如果你不是這個地方出生的,喜歡這個地方,或與這個地方有什麼緣分,也可用這個地方作名字。
用地名作名字,可以說自古以來就有,一直延續到今天,許多著名的學者的名都與地名有關,如清代書法家鄭板橋,生於江蘇興化縣,可他並未用「興化」作名字,而是從該縣護城河上的一座無名木版橋那裡選中了「板橋」二字為名。
五、典故起名法
什麼叫典故起名法呢?通俗地說,就是用古代文獻中一句有意義的話,從中挑選一、二個字來命名,譬如毛主席同志,字潤之,「澤東」與「潤之」意思相輔相成,用的是《孟子‧滕文公上》的一句話:「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典故起名法屬於文化層次較高的命名法,一般需要命名者熟知古代文獻,或者至少讀過一點古書,方能用典故來起名,在我國豐富的古典名著中,有許多寓意深刻的詞彙可供我們取名字時做以參考。
古人用典很有講究,大概有這麼幾類:
明用類: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其名取自《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暗用類:晉人潘岳字安仁,用《論語》「仁者樂山」意,但以岳代山,就不是直接引用了。
戰國時期孔子後裔名孔白,字子上,「上」與「尚」通,「尚白」者乃殷人習俗,而孔氏是殷商後裔,幫其名暗寓追懷故國的意思。
倒用類:明人易三接,字康侯;清人王子接,字晉三。都系用《周易‧晉卦》「晉,康候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散用類:明人王恕,字宗貫,是用《論語》「吾道一以貫之」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