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姓名作為文字符號雖然不能決定人的命運,但它卻帶有時代的信息,銘刻著文化觀念,留下了家族血統的烙印,凝聚著父母對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隱寓著不同的理想抱負、情趣、愛好與目標追求,它對人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名字是家庭教育的起步,是父母對孩子人生前景的信息密碼的鎖定,是強化個人願望或社會責任的「固化劑」。灌注了人生信念的名字,將規範和作用、影響著人的一生。
所以中國的社會是重「名」的社會。中國的智者,無不重「名」。聖人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儒雅風流的大學士蘇東坡說:「世間唯名實不可欺。」
作為「萬物之靈」的每個人,都必須要有自己的稱謂。「名」是一個人最其本的稱呼,是人類社會交往中代表個人的符號,它能使人顧名思義,把名字同一定的含義、形象聯繫在一起。
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名字甚至可以決定人的前途和命運。
清代同治七年,時逢全國科舉考試,江蘇考生王國鈞,名列前茅,榮幸參加殿試,本為一等,因慈禧太后見他的名字與「亡國君」諧音,大為不滿,馬上下旨降為三等。王國鈞被發往安徽任知縣,又被議改任教職,在山陽縣任教官二十年,才以才幹卓著被選任雲南某縣令,未上任便去世。
清代光緒三十年,直隸人劉春霖參加科考名列進士三甲末等,因其名有春雨之意,再加其姓與「留」諧音,很受慈禧太后青睞。她認為此人名字吉祥,符合自己恩澤永垂的心境,便下旨將劉春霖撥擢為甲等第一,成為清代最後一名狀元。
僅因姓名,王國鈞與劉春霖的人生境遇便有天壤之別。名字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何謂好名?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是大家共識的:名字作為社會交往的工具,要接受社會實踐的檢驗。名字不僅僅是自我評價問題,還有一個他人審美、社會評價的問題。
名字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取決於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一個人的名字折射出了不同家庭在文化素養、思想觀念、情趣追求、社會層次上的差異。
歷史上許多偉人、名人,他們的名字絕大多數都是好名。這些偉人、名人,為社會作出貢獻,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他們在造福於社會的同時也獲得了人們的尊敬,他們的大名深深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流芳百世。
歷史的結論:好名納福。
古人云:「藝由已立,名由人成。」給孩子起個好名兒,有一個好的人生開端,只是第一步,日後還要向他們講述名字的含義及來源,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做到名符其實,為祖國做出貢獻。
一個好的人名,寓含著一種期望;一個好的商品名,是一個溫柔的誘惑;一個好的企業名稱,可以樹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外部形象。
好的名字給人以信心、自豪和企盼!
小孩起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