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涵出生於11月5日,順產,和預產期差了兩天。要是能再堅持一天,就更圓滿了。但這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到了。
還在預生的日子裡,給孩子起名成了我班上路上最主要的思考任務。
首先,我不信八字,不打算找人賜。我有一略通卜術的同事因關係不錯,曾對我說,「你收集一些你覺得不錯的字,寫給我,我給你看看搭配和命相。」但我終於還是沒有求他。
那一陣狂翻字典,挑出不少字,如萍、月、姍、嵐、曼、囡、娜、嬋、芳、卓、然、宛、莎等,排列組合了好多遍,也沒有很滿意的結果。
其實我起名也很有講究,可以說規矩不少。
第一,要不俗,不在字面上與事件或地方或人物關聯,不給人一眼就看出所指的是什麼過時事務,如不會是北京、學峰、文革這一類的。
其次,姓名要三個字,增加不與人重名的幾率。重名問題,很多人都遇到了,我就深受其害。
第三,筆畫要適中,結構要有變化。筆畫不要太少,也不要太複雜。這一點主要考慮書寫時,筆畫少了不易寫好,漢字嘛,要講究些書法的。很多人的名字裡有一、二、三、小、大等簡筆字,我不擬採納。筆畫多的問題就更不言而喻了。字的結構反映的是形體美,幾個字都是左右或上下結構的也算一種忌諱。
第四,音調要和諧,有頓有挫,有升有降,而且要落在一開口音上,喊起來才響亮(名字就是給人叫的嘛)。比如u、ong、ing、eng等音的字不適合落尾,而a、ai、an、ao的音喊起來很響亮。「司機」、「咸陽」、「印度」等詞的兩個字都是同聲的,單調,沒有起伏,不好。兩個三聲字的情況略不同(如「海島」),此時第一個字的發音會變成二聲,所以尚可接受。但我希望落在升音而不是降音上。
第五,名字的拼音聲母不能是Q、J、X,如琴、佳、賢,因為qin、jia、xian寫出來老外很難念(誰讓我本工是外語呢),萬一孩子出國了,不希望名字成為溝通的障礙。
第六,字面要給人素雅淑嫻的印象(但不能是這幾個字,因為用則俗,與第一點衝突)。一開始我並不確定這一點,因為還不知道是男是女呢。
第七,要有一個字帶水邊,因為姓裡有木,木傍水而勃發(信不信由你,雖然我不信八卦)。
第八,字面上不能明顯給人以起外號的把柄。比如某公名陽玉遲,被人暗傳為養魚池。
第九,拒絕使用生僻字,有人在我確定「楚涵」後建議用「楮」替換「楚」,理由是楚太普通,被我一口回絕。單字要大眾化,但看搭配是否新穎。
要參照這麼多標準挑出兩個般配的字,真的很茫然。
孩子出生一周左右,我決定拋棄單字拼接的方法,試著順一些線索(如區域、環境、季節等)思想。
孩子出生於初冬,但「冬」的音不夠亮,有沒有辦法呢?我眼前突然一亮,就有了「初寒」這個方案,基本符合我對音的要求,但字還要變通一番,再查字典,定為「楚涵」。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還是費了點功夫,對這個方案再也沒有猶豫。
我把結果告訴家人,他們開始覺得一般,但很快就都接受了。
不少朋友、同事反應這個名字像是瓊瑤作品的角色,也有說像是武俠人物。總的評價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