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
一、尋根溯祖
1、出自伊姓。商湯有賢臣伊尹,因為在滅夏過程中功勞最大,商湯封他為尹(宰相),並封了個尊號叫"阿衡"("阿"就是"倚","衡"的意思是"維持",和氣來意思就是"國家的倚kao")。後來伊尹的後代子孫就以伊尹尊號中的"衡"字命姓,稱衡姓。
2、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後代。周公長子伯禽封於魯,建立魯國,他的後代有公子衡,其子孫以祖上名字命姓,稱衡姓。
3、三國時,曹cao於官渡之戰打敗袁紹,袁紹的幾個兒子又自相殘殺,袁姓部分族人就逃到湖南衡山隱居避難,以居住地名為姓,改姓衡。
二、郡望堂號
【堂號】"阿衡堂":伊尹是商朝的賢相,商湯伐桀滅夏,伊尹之功居多,湯王尊稱他為"阿衡",意思是地位和商湯平衡,不敢以臣待他。
【郡望】雁門郡:戰國時趙武靈王置郡,秦、漢沿之。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南)。相當於現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三、歷史名人
衡鹹:漢朝人,是當時著名學者五鹿充宗的學生,精通經史,辯才過人。後來當了王莽的講學大夫。
衡權:北伐戰爭後入伍,民國18年任陸軍第一軍秘書。行憲後,當選為監察院監察委員,監察院國防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去台灣,續任"監察委員"。
漢代有蒼梧太守衡毅,學者衡胡。
衡(Heng)姓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後代,以祖字為氏。周公長子伯禽封於魯,建立魯國,他的後代有公子衡,其子孫以祖上名字命姓,稱衡姓。並尊公子衡為開姓始祖。
宗承姬姓;
源自周公。
——全聯典指衡姓的源流。
雁門郡崇文威德;
阿衡堂注禮名家。
——全聯典指衡姓的郡望和堂號。
太守儒林著譽;
大夫易學爭時。
——上聯典指西漢莒人衡胡,精通《周易》,做到太守一級的官,被載入《儒林傳》。下聯典指西漢末齊人衡鹹,字長賓,曾跟從五鹿充宗學習梁丘《易》,後任王莽的講學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