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一、姓氏起源
1、出自高陽氏,是帝嚳之後,帝嚳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3、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鳳姓,顓頊生稱,稱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吳回。重為高辛氏火政,是謂祝融以罪誅其弟,吳回復為火政。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曰樊,曰惠連,曰錢,曰來言,曰安季,曰季連。六人皆有後,各分為數姓。安季為曹姓,曹挾於邾,為邾附庸,其支食邑於冉,遂為冉氏。魯穆公改邾為鄒,遂為魯之鄒人。故山東渭河實發跡之所,陝西京兆乃住止之區,而黃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遷寓之地耳。
二、郡望堂號
歡迎您光臨美名堂查詢更多詳細信息,免費算命大全www.sheup.net
【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
魏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堂號】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氣羕ao硨輳?聊?睪瘢?鬃湧淥?腥司?綞齲
冉(Rǎn)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以邑名為氏。得姓始祖:季載。周文王的第十位王子。根據史書的記載,武王駕崩,年幼的成王繼位,輔政的周公就把弟弟季載舉為司空,同心協力輔佐年幼的侄子,於是冉季載的賢名傳遍天下。
武陵郡琅琊郡豐田毓秀;
迎聖堂南面堂泰業錫光。
——全聯典指冉姓的郡望和堂號。
源承帝嚳;
望出武陵。
——全聯典指冉姓的源流和郡望。
精文好問,五子一門從聖;
博藝多才,三賢十哲列科。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雍、冉孺、冉耕、冉季、冉求,都是孔子弟子。下聯典指各地文廟的塑像中的十二哲塑像中有冉耕(字伯牛、長門祖)、冉雍(字仲弓、二門祖)、冉求(字子有、三門祖)和二十四賢塑像中子孺、子產等。
拜將封侯,父子略韜齊備;
招賢獻策,弟兄文武雙全。
——上聯典指晉代都督、西華侯冉瞻,驍猛多力。其子冉閔,位游擊將軍。下聯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璡,冉璞兄弟,俱有文才,朝廷屢次徵召,都不願做官。後來,余玠任四川安撫使,築招賢館以禮賢下士,兄弟二人前往拜謁,被任為郎官。
附:
讜篪奏響;
惡畫圖形。
——佚名撰冉姓宗祠聯。全聯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璡,冉璞兄弟。「篪」(Chi音池),古管樂器名,用竹子製成,單管橫吹,用於雅樂。圖形,璡為畫築城釣魚山之策。
鳴琴答空谷;
散步臥松林。
——此聯為清代詩人冉正岳《清溪納涼》詩集句聯。冉正岳,四川酉陽人。
一門五子從聖;
十哲三賢列科。
——冉姓一般祖廟上的對聯。
爾公爾侯,濟濟聖門高弟;
允文允武,彬彬賢館異才。
——佚名撰冉姓宗祠聯。上聯典指春秋時有冉雍等聖五賢。下聯典指宋代播州才人冉璡、冉璞兄弟。
冉姓寶寶起名字首字最好不用上聲字,雙字名應避免全用r聲母.an韻母或上聲字。最好首字筆畫多而末字筆畫少,單字名最好用筆畫少的字。您的姓氏筆畫為5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