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姬姓,以國名命姓。春秋時,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滅商後,分封皋陶後裔時所建封國,號稱"群舒"。群舒先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襄公二十一年,又滅於楚。群舒的公族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稱舒姓。
2、出自任姓,相傳是黃帝的後代。
二、郡望堂號
【堂號】"閬風堂":宋朝時,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滅亡後,避居奉化,不做元朝的官,讀書於閬風台,著有《閬風集》200餘卷。
【郡望】京兆郡:即首都長安直轄區。相當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至華縣一帶。巨鹿郡:秦始皇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北省平鄉至晉縣一帶。
三、歷史名人
舒清:明代工部主事。曾創立"遞減法",大大減輕百姓負擔。又上疏諫朝廷對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愛戴,是當時有名的"廉吏"。
舒繡文:現代戲劇、電影女表演藝術家。參加中國第一部蠟盤錄音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的配音工作。抗戰後參加拍攝了優秀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她演出的影片還有《民族生存》、《熱血忠魂》、《新舊上海》、《野火春風》、《李時珍》等20多部。演出的話劇有《原野》、《雷雨》、《復活》、《虎符》、《紅旗瓢瓢》等。
舒璘:宋代宜州通判。乾道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
舒邵:東漢名士。曾為好友伯膺復仇殺人,事發後,為弟兄爭死,被譽為義士。
唐代有詩人舒元輿,明代有狀元舒芬,清代有武英殿大學士舒赫德、正白旗漢軍副都統舒明安。
舒(Shū)姓出自偃姓,乃皋陶之,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皋陶。(一作咎繇)東夷部族首領之一。虞舜時,曾任掌管刑法的士(獄官之長),以正直著稱。禹繼舜位後,繼續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並將皋陶的後代封於舒,建立舒國,為子爵,世稱舒子。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所滅,子孫為了不忘故國,遂以國名為氏。
名族相承巨鹿郡;
高楣共仰紫陽堂。
——全聯典出舒姓的郡望和堂號。
侍郎嘗作《玉筋志》;
進士精編《文靖集》。
——上聯典指唐·宰相舒元輿:有《玉筋篆志》。嘗作《牡丹賦》,時稱其工。下聯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乾道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有《舒文靖集》。
宰相作牡丹佳賦;
狀元吟杏苑春風。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舒元輿的事典。下聯典指明代狀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國裳,進賢人。正德進士第一,授編修。
牡丹歌女音容在;
戲劇大師名氣高。
——上聯典指現代戲劇、電影表演藝術家舒繡文。1931年參加中國第一部蠟盤錄音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配音工作,參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的拍攝。下聯典指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舒慶春:筆名老捨。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
附:
策籌文武;
學受紫陽。
——佚名撰舒姓宗祠聯。上聯典指宋·舒卞豪。下聯典指宋·舒璘。
報國文章尊李杜;
攘夷大義著春秋。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語言大師老捨自題聯。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拚八湊文。
——此聯為老捨(舒慶春)自題聯。
吟杏苑春風,名榮先代;
作牡丹佳賦,才冠唐朝。
——佚名撰舒姓宗祠聯。上聯典指明代狀元舒芬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詩人舒元輿的事典。
舒姓寶寶起名字最好不用聲母是zh.ch.s的字為名,首字最好不用零聲字母或拼音是y.w開頭的字。雙字名應避免全用sh聲母.u韻母或陰平調的字。最好不全用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舒"字的"舒展"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您的姓氏筆畫為12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