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一、孫氏淵源
第一支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封其同母弟姬封於康,侯爵,史稱康叔。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三監聯合殷王武庚叛亂,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亂有功,封為懷侯。周成王以康叔為司寇,賜衛之寶祭器,欲移康叔於衛。康叔死後,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孫考伯於衛,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縣東北朝歌城,故史稱康叔為衛康叔,乃追稱之名。春秋初,衛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衛武公之子公子惠孫,惠孫之孫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為氏。這支姬姓孫氏至少有2700多年的歷史。
第二支源出羋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孫蒍賈,蒍賈之子蒍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孫叔敖居於期思,即今河南淮濱東南。這支羋姓孫氏也有2600年的歷史。
第三支系自媯姓。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公元前672年,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公元前547一前490年在位)時,陳完五世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於樂安,古城在今山東惠民,並賜姓孫氏。這支媯姓孫氏也有2500多年的歷史。
第四支血緣子姓。商朝末,朝綱混亂,紂王昏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這支子姓孫氏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
第五支來自外姓和少數民族的改姓。其他姓改孫姓的最主要的事件有:戰國名士荀子的後裔在西漢時為避漢宣帝名諱,改為孫姓;西漢滕公夏侯嬰之曾孫夏侯頗,隨外祖父姓而改姓孫;三國時孫堅部將俞河改姓孫。少數民族使用孫姓主要有:唐朝契丹人孫姓;清朝滿洲八旗姓孫佳氏全族改孫姓。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多數被同化成漢族孫姓。
二、遷徙分佈
孫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後,一直活躍在河南和山東一帶。春秋初,姬姓孫氏一直世襲衛國的上卿,權傾一國,孫姓在河南地區發展很快,到春秋末,孫氏在衛國失寵,北遷晉國。發源在山東的媯姓孫氏發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戰國時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孫武,其子孫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陽,形成了孫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吳郡。秦漢以後,媯姓孫氏成了全國孫姓的主力,由山東向四周拓展,西進山西太原,南達浙江南部,向西南達到湖北。三國時,孫堅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吳國,孫氏的發展達到了*峰。在魏晉南北朝時,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孫氏都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一批孫氏名家大族。到了唐宋時期,孫姓已遍佈於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可見孫姓的社會地位和影響。明末清初,孫姓也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孫姓大約有105余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35,為宋朝第十一位大姓。孫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佔全國孫姓總人口的11.8,占安徽總人口的2.8。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河南、山東、江蘇,這四省孫姓大約佔全國孫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江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這六省的孫姓又集中了44。形成了長江以北孫姓為主力的佈局,皖豫魯蘇,長江流域為兩個集中分佈的孫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孫姓大約有11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8強,為明朝第十四大姓。宋、元、明近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孫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低,近600年中孫姓人口純增長率只有13,淨增加了14萬。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20.8)、山東(14.5)、江蘇(13)、江西(11.9),這四省孫姓大約占孫姓總人口的60;其次分佈於陝西(6.7)、河北(5.8)、安徽(5.6)、山西(5.6)、河南(5.1),這五省的孫姓又集中了29。浙江為孫姓第一大省,占浙江總人口的1.6。宋、元、明期間,孫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和東部地區遷移,而中原地區孫姓人口萎縮。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贛、魯蘇兩大塊孫姓人口聚集地區,孫姓聚集重心開始向東移動。
當代孫姓的人口已達1848萬,為全國第十二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54。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孫姓人口由119萬激增到1848萬,增長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孫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1000年中孫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兩省,大約占孫姓總人口的28;其次分佈於安徽、黑龍江、河北、遼寧、江蘇、吉林,這六省又集中了42。山東為當代孫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孫姓總人口的16.9,占省總人口的3.3。占省人口比率最高的省份是黑龍江(3.5)和吉林(3.4)。以長江為分水嶺,孫姓顯示了北多南少的分佈格局,形成了華東沿海省份連接東北三省的孫姓分佈帶。在最近的600年期間,孫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其特點是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強勁地回遷,同時,出現了黃河下游的孫姓人群向東北地區的大量移民。
三、郡望堂號
【堂號]
"平治堂":因為孫叔敖把楚國治理得民富國強。
"樂安堂":因為田書伐莒有功,被封於樂安。
"富春堂":大軍事家孫武帶著自己的13篇兵法見吳王,吳王用他為將。他帶兵西破強楚,北威齊、魯,戰功赫赫。吳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樂安堂同宗。
"映雪堂":晉朝時候御史大夫孫康,幼時家貧,買不起油點燈,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裡映著雪光讀書,終於成了大名。
【郡望】
汲郡:晉置郡。此支孫氏,為孫氏世居之地,為晉名隱士孫登之族所在。
陳留郡:西漢置郡。治所在陳留。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時置郡。此支孫氏為富春孫氏之分支,其開基始祖為孫明的11世孫福。
樂安郡:東漢置郡。此支孫氏為兵家之聖孫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孫氏為樂安孫氏之分支,其開基始祖為孫武次子孫明。
四、歷史名人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是最早在史書上出現的一位孫姓名人,因以善相馬聞名,後世也就以"伯樂"兩個字來表示一個人的知人之明。
孫武:春秋末期偉大軍事家,齊國人,應用了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編撰成《孫子兵法》,成為當時乃至今後的戰爭具有指導意義的兵學盛典。
孫臏: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武後裔。受龐涓暗害,受臏刑,故稱孫臏,著有《孫臏兵法》。東漢末長沙太守孫堅(孫權父)。
孫權(182—252年)吳郡富春人(今杭州市富陽縣)孫權,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二年,江東六郡得以有相對安定的局面,人民得以休養生息。他重視農業、設立農官、獎勵農事,興修水利,還在山越地區建置郡縣,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他派遣大將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渡海開發台灣,開拓了大陸與海島的聯繫。東漢末,孫權繼兄孫策據有江東六郡。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cao上表請封孫權為討虜將軍、會稽太守,他屯守江浙一帶,並以此為根據地逐步收羅人才,發展勢力。建安十三年(208年)和劉備聯合大敗曹cao於赤壁。建安十九年,劉備定蜀,孫權西聯蜀漢,北抗曹魏,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敗關羽,襲荊州人,任驃騎將軍、荊州牧,封南昌侯。建安二十五年曹cao去世,曹丕自立為帝,派使者安撫孫權,封他為吳王。黃武元年(222年)吳蜀彝陵之戰,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以後和蜀魏時和、時戰。在位期間,曾四改年號,稱黃龍、嘉樂、赤烏、太元,七十一歲去世,謚為吳大帝。
魏國經學家兼訓詁學家孫炎。
西晉文學家孫楚、名士孫康。
東晉文學家孫綽、無神論者孫盛。
孫思邈(581-682)唐京兆華原人。少因病學醫,並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善言老莊,兼通佛典。隋文帝嘗以國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時召詣京師,年已老,欲官之,不受。高宗顯慶中復召見,拜諫議大夫,上元元年稱疾還山。採藥治病,貧富貴賤,一視同仁,後世稱"藥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朝書法家孫過庭、畫家孫位。
五代後周名將孫方諫、詩人孫光憲。
北宋經學家孫奭、名士孫復。
明朝大臣孫承宗、孫傳庭。
孫存:(1491-1547)明滁州人,字性甫,號豐山.正德九年進士.授禮部主畫,仕至河南布政使.精於吏治,嘗取律之全文,以《大誥》、《會典》等與律有關者次之,附以條例、諸家註解及案例,輯為一書,名《大明律讀法》。工書法。有《岳麓書院圖志》、《豐山集》。
孫雲球:明清之際光學儀器製造家,曾創製察微鏡、夜明鏡等70種光學儀器,是我國民間最早獨立製造望遠鏡的人。
孫奇逢(1584--1675)明清之際學者。字啟泰,一字鍾元,世稱夏峰先生。直隸容城(今屬河北)人。萬曆舉人。明亡隱居不仕。與黃宗羲、李顒並稱三大儒。力學"以慎獨為宗,以體認天理為要,以日用倫常為實際"。初宗陸(九淵)王(守仁),晚傾慕朱熹理學,終於成為兩派的調和論者。提倡不拘門戶,重深造自得。著作有《理學宗傳》、《讀易大旨》、《四書近旨》、《夏峰先生集》等。
清朝直隸總督孫嘉淦、經學家孫星衍、經學家兼文字學家孫詒讓、詩人孫原湘。
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先籍河南陳留)。幼名象,原名文,字載之,簡署載,又號逸仙,人稱中山,尊稱中山先生,之後,章士釗首以孫中山相稱,從此也就流傳開來。偉大的民主主義先行者。曾學醫和行醫,並留日。後組織同盟會,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專制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後又在***人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實行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有《孫中山全集》等。長兄孫眉,夫人宋慶齡。
孫(Sūn)姓是當今中國第十二大姓,在台灣排名第四十七。「百家姓」中孫姓排名第三,起因於吳越國主錢□之愛妃為孫氏。孫姓最早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姬姓衛國,為周文王之子衛康叔的後代。得姓始祖:孫書。齊國大夫,因為伐莒(周代諸侯國)有功,齊景公把他封在樂安(今山東省博興縣北),並賜他孫姓。
讀書雪夜;
識馬鹽車。
——上聯典自晉·孫康映雪夜讀。下聯典自春秋·孫陽,即伯樂。孫陽過虞阪,有騏驥伏鹽車下,見陽而長鳴。陽下車泣之,驥於是俯而噴,仰而鳴,聲聞於天。
兩賦名留華夏;
三孫威振神州。
——上聯典指東晉著名女文學家孫瓊,有《悼恨賦》、《箜篌賦》。下聯典指三國東吳孫堅及孫策、孫權三父子。
中山壯舉搏辛亥;
太守運籌定東吳。
——孫堅、孫策曾任長沙、會稽太守。
醫理之宗,《千金翼》活人無數;
兵家之祖,《十三篇》用計如神。
——上聯典出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千金藥方》、《千金翼方》。下聯典出春秋末兵家孫武。
附:
願乘風破萬里浪;
甘面壁讀十年書。
——孫中山自題聯。
勾深索微,振紛埋廢;
破疑儆怒,節憂平矜。
——孫中山撰孫姓宗祠聯
法效鬼谷,賦著天台,乃武乃文,垂芳徽於不朽;
源溯贛江,派分湘水,在茲在彼,將怵惕以同深。
——此聯為湖南省單家井孫氏宗祠聯。
孫姓寶寶起名字最好不用聲母是z..c.sh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用s聲母.un韻母或陰平調的字。最好不全用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孫"字的"孫子"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請注意,據1998年最新統計,您的姓氏是第12大姓,若起名不慎,重名率非常高!您的姓氏筆畫為10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