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邦
簡體:邦
繁體:邦
讀音:bāng
拼音:bang
部首:阝
五行:水
孤独格,兄弟无缘,多才伶俐,英敏巧智,中年隆昌,晚年劳神,欠子之字。
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邦 bāng
1诸侯的封国:王此大~。(《诗经·大雅·皇矣》)
2国:友好邻~。
【邦胡】见【板胡】。
【邦交】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建立~。
【邦交正常化】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符合一般的规律和情况。
邦字編碼:
五筆98:DTBH 倉頡:QJNL 四角號碼:57027 UniCode碼:U+90A6 規範漢字編號:0348
邦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3985,第06卷下,邑部第2字 [康熙字典]:頁1269第05
起名字典:
邦
邦的本義指古代諸侯的封國,後泛指國家。(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67880次)
康熙字典:
邦
康熙筆畫:11畫
bāng
1<名>諸侯的封國,泛指國家。《季氏將伐顓臾》:「~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2<動>分封。柳宗元《封建論》:「~群後。」(後,即諸侯)
【邦畿】古代指天子直轄地,後泛指國境疆域。《詩經?商頌?玄鳥》:「~千里,維民所止。」
【邦君】地方長官,指太守、刺史等。
【邦彥】國中傑出有才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