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乙
簡體:乙
繁體:乙
讀音:yǐ
拼音:yi
部首:乙
五行:土
孤獨,幼年多災,中年成功,離祖大吉,出外貴人現,環境良好。
乙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義:象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
同本義 [winding]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說文》
乙者,物蕃屈有節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陸機《文賦》。注:「抽也。」
其於十母為甲乙。甲者,為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史記·律書》
又如:乙乙(難出之貌)
第二,次一等 [second]。如:乙部(古代群書四部分類法的第二部)
乙
天干的第二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 [the secon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其日甲乙。--《禮記·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
乙yǐ
⒈天干第二位。也用作次序的第二。
⒉舊時樂譜的記音符號之一,相當於簡譜的"7"。
⒊打鉤 (〈表〉看書已看到該處,或某處文字有顛倒、脫落等)。
乙字編碼:
五筆98:NNLL 倉頡:NU 四角號碼:17710 UniCode碼:U+4E59 規範漢字編號:0002
乙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9691,第14卷下,乙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83第15
起名字典:
乙
天干第二位。也用作次序的第二;舊時樂譜的記音符號之一,相當於簡譜的7。(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6450次)
康熙字典:
乙
康熙筆畫:1畫
yǐ
1<名>天干第二位。《爾雅?釋天》:「太歲……在~,曰旃蒙。」
2<名>同「 」。燕子。張融《答周顒書》:「非鳧則~。」
3<動>打鉤。古人看書時在書上打一個鉤作標記,表示看到某處,或某處文字有脫誤。《史記?滑稽列傳》:「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其處。」韓愈《讀鶡冠子》:「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者三。滅者二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