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趺
簡體:趺
繁體:趺
讀音:fū
拼音:fu
部首:足
五行:水
趺〈名〉
同“跗”。脚背 [instep]
摩趺,攘臂以游其间。--欧阳修《送方希则序》
又如:趺踝(脚背和踝骨。指趺坐)
同“跗” [foot]
脚
昧爽窗前,双趺独立。--《刻兵略纂闻述》
又如:趺迹(脚)
山脚
桥在山趺之次,故流颇急。--清·平云《孤儿记》
花萼 [calyx]。如:趺萼(花的萼片)
足迹 [footmark]
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宋史》
碑下的石座 [base]
趺上不得过四尺。--封演《封氏闻见记·碑碣》
又如:趺坐(石碑底座。也作趺座);趺莲(莲座);螭首龟趺。又指器物的底座。如:趺架(放置物件的座架
趺fū
⒈脚背:~面。
⒉
【~骨】跖骨和胫骨之间的骨,构成脚跟和脚面的一部分,由七块小骨组成。
趺字編碼:
五筆98:KHGY 倉頡:RMQO 四角號碼:65180 UniCode碼:U+8DBA 規範漢字編號:4829
趺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222第01
起名字典:
趺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趺
康熙筆畫:11畫
fū
1<名>花托。束晢《補亡詩》:「白華絳~,在陵之陬。」
2<名>碑下的石座。劉禹錫《奚公神道碑》:「螭首龜~,德輝是紀。」
3<名>通「跗」腳背。
4<形>雙足交疊而坐。蘇軾《將往終南山和子由見寄》:「終朝危坐學僧~,閉門不出閒履鳧。」
5<名>足跡;腳印。《宋史?張九成傳》:「歲久,雙~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