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跡
簡體:
繁體:跡
讀音:ji
拼音:ji
部首:足
五行:火
跡字編碼:
五筆98:YOPI 倉頡:YYLC 四角號碼:30303 UniCode碼:U+8FF9 規範漢字編號:1623
跡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1092,第02卷下,部第2字 [康熙字典]:頁1255第26
起名字典:
跡
意指腳印,足跡,痕跡,形跡,事跡,倣傚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40次)
康熙字典:
跡
康熙筆畫:13畫
ji
1<名>腳印。枚乘《上書諫吳王》:「人性有畏其影而惡其~者。」
【引】<名>痕跡;遺跡。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冶城訪古~,猶有謝安墩。」
【又】<名>事跡。《史記?秦始皇本紀》:「從臣思~。」
2<動>推究;考察。賈誼《治安策》:「臣竊~前事,大抵強者先反。」
3<名>人物形象。韓愈《送楊少尹序》:「漢史既傳其事,而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至今照人耳目。」
4<動>追蹤;搜尋。《漢書?郊祀志》:「臣愚不足以~古文。」
【跡捕】跟蹤追捕。
【跡察】探尋蹤跡,考察緣故。
【跡跡】徘徊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