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韙
簡體:韙
繁體:韙
讀音:wěi
拼音:wei
部首:韋
五行:土
韙
(形聲。從是,韋聲。本義:是;對)
同本義 [right]
韙,是也。--《說文》
犯五不韙。--《左傳·隱公十一年》
君子韙之。--《左傳·昭公二十年》
人韙其言。--《明史》
又如:冒天下大不韙(這裡的「不韙」是「罪」,「反國家罪」的意思)
善 [good]
京室密清,罔有不韙。--《文選·東京賦》
美好 [fine]
故開元、天寶間,播兄弟七人皆擢進士第,衣冠光韙。--《新唐書》
韙(韙)wěi是,對:五不~。冒天下之大不~。
韙字編碼:
五筆98:JGHH 倉頡:AOQS 四角號碼:65802 UniCode碼:U+97EA 規範漢字編號:5431
韙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396第03
起名字典:
韙
意為是,對,也有善,美好之意。(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80次)
康熙字典:
韙
康熙筆畫:18畫
wěi
1<形>是;對。常常「不韙」連用。《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2<形>美;善。張衡《東京賦》:「京室密清,罔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