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蚶
簡體:蚶
繁體:蚶
讀音:hān
拼音:han
部首:虫
五行:水
蚶〈名〉
动物名。俗叫瓦垄子或瓦楞子,又叫魁蛤 [blood clam;ark shell],蚶属的软体动物,介壳厚,稍呈心脏形,自壳顶出隆起的放射纵线四十多条,像瓦垄。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通称“蚶子”
[何胤]疑食蚶蛎。--《南齐书·周颗传》
又如:蚶菜(赤贝的一种);蚶酱(蚶肉制成的酱)
蚶hān俗称"瓦垄子",又叫"魁蛤"。软体动物。厚贝壳两枚,表面有突起的瓦垄状纵线。生活在浅海泥沙中或岩礁隙缝中,有泥~、毛~子等多种。肉味鲜美。壳供药用。可人工养殖。
蚶字編碼:
五筆98:JFG 倉頡:LITM 四角號碼:54170 UniCode碼:U+86B6 規範漢字編號:4832
蚶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079第22
起名字典:
蚶
動物名。俗叫瓦壟子或瓦楞子,又叫魁蛤。(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0次)
康熙字典:
蚶
康熙筆畫:10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