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荑
簡體:荑
繁體:荑
讀音:yi
拼音:yi
部首:艹
五行:木
荑〈名〉ti
(形声。从艸,夷声。本义:茅草的嫩芽)
同本义,引申之为草木嫩芽 [tender bud]
荑,荑草也。--《说文》。按,茅之初生也。
自牧归荑。--《诗·邶风·静女》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
荑者,茅始熟中穣也,既白且滑。--《风俗通》
又如:荑英(新生的草);荑杨(新生的杨树)
通“稊”。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 [a kind of grass which is like barnyard grass]
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后汉书·方术传》
生繁华于枯荑。--《晋书·元帝纪》
荑yi
⒈除去田地里的野草。
⒉见ti一。
────────────────—
荑ti
⒈初生的茅草。
⒉草木初生的嫩芽。
⒊稗子一类的草。
荑字編碼:
五筆98:AGXW 倉頡:TKN 四角號碼:44802 UniCode碼:U+8351 規範漢字編號:4111
荑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0321,第01卷下,艸部第82字 [康熙字典]:頁1031第07
起名字典:
荑
茅草的嫩芽。(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10次)
康熙字典:
荑
康熙筆畫:12畫
ti
<名>茅草的嫩芽。
【又】泛指草木的嫩芽。《苦齋記》:「茹啖草木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