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掎
簡體:掎
繁體:掎
讀音:jǐ
拼音:ji
部首:
五行:木
掎
[從旁或從後]用力拉住,拖住 [drag]
掎,偏引也。從手,奇聲。--《說文》
伐木掎矣。--《詩·小雅·小弁》
諸戎掎之。--《左傳·襄公十四年》。疏:「言戾其足也。」
掎止晏萊焉。--《國語·魯語》。注:「從後曰掎。」
躬掎祿曰。--《漢書·息夫躬傳》。注:「從後引之也。」
昔秦失其鹿,劉季遂而掎之。--《漢書·敘傳》
又如:掎汩(猶牽動);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掎鹿(拉著鹿);掎裳連袂(牽裙連袖)
發射 [shoot]
機不虛掎。--班固《西都賦》
牽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動 [pin down]。如:掎角(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掎掣(
掎jǐ拖住,牽制:~角(也作"犄角"。捕鹿時,拖腿拉角。〈喻〉分兵牽制敵人)。
掎字編碼:
五筆98:RDSK 倉頡:QKMR 四角號碼:54021 UniCode碼:U+638E 規範漢字編號:7200
掎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7967,第12捲上,手部第181字 [康熙字典]:頁437第08
起名字典:
掎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掎
康熙筆畫:12畫
jǐ
1<動>拖住;抓住。《漢書?敘傳》:「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之。」
2<動>發射。班固《西京賦》:「機不虛~,弦不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