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掎
簡體:掎
繁體:掎
讀音:jǐ
拼音:ji
部首:扌
五行:木
掎
[从旁或从后]用力拉住,拖住 [drag]
掎,偏引也。从手,奇声。--《说文》
伐木掎矣。--《诗·小雅·小弁》
诸戎掎之。--《左传·襄公十四年》。疏:“言戾其足也。”
掎止晏莱焉。--《国语·鲁语》。注:“从后曰掎。”
躬掎禄曰。--《汉书·息夫躬传》。注:“从后引之也。”
昔秦失其鹿,刘季遂而掎之。--《汉书·叙传》
又如:掎汩(犹牵动);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掎鹿(拉着鹿);掎裳连袂(牵裙连袖)
发射 [shoot]
机不虚掎。--班固《西都赋》
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pin down]。如: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掎掣(
掎jǐ拖住,牵制:~角(也作"犄角"。捕鹿时,拖腿拉角。〈喻〉分兵牵制敌人)。
掎字編碼:
五筆98:RDSK 倉頡:QKMR 四角號碼:54021 UniCode碼:U+638E 規範漢字編號:7200
掎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7967,第12捲上,手部第181字 [康熙字典]:頁437第08
起名字典:
掎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掎
康熙筆畫:12畫
jǐ
1<動>拖住;抓住。《漢書?敘傳》:「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之。」
2<動>發射。班固《西京賦》:「機不虛~,弦不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