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臘
簡體:臘
繁體:臘
讀音:xī
拼音:xi
部首:月
五行:火
臘
(形聲。從肉,巤聲。本義:年終祭祀) 祭名。古代陰曆十二月的一種祭祀。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祭祀眾神 [sacrifice at the end of the lunar year]
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說文》。字亦作臘。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曰臘。--蔡邕《獨斷》
臘先祖五祀。--《禮記·月令》
虞不臘矣。--《左傳·僖公五年》
又如:臘日(古時臘祭之日。農曆十二月初八);臘祭(古時歲終祭祀);臘會(古代臘祭時的集會);臘鼻(本為劣等鷂鷹,喻指無能之人)
臘
農曆十二月 [the 12th moon of the lunar year]
臘後花期知漸近,寒梅已作東風信
臘(臘)la
⒈〈古〉十二月的一種祭祀。後因稱夏歷十二月為"臘月":~八(臘月初八)。~肉(臘月或冬天醃製後風乾或煙熏過的肉)。
────────────────—
臘xī
⒈乾肉,將肉晾乾。
────────────────—
臘lie 1.劍的兩面刃。
臘字編碼:
五筆98:EAJG 倉頡:BTA 四角號碼:74261 UniCode碼:U+814A 規範漢字編號:2712
臘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986第27
起名字典:
臘
本義指:祭名。古代陰曆十二月的一種祭祀。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祭祀眾神。(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3210次)
康熙字典:
臘
康熙筆畫:20畫
la
<名>古時十二月對眾神的一種祭祀,有時也指臘祭的日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婁~而相遺以水。」
xī
1<名>乾肉。《易經?噬嗑》:「噬~肉,遇毒。」
2<動>製成乾肉;乾枯。《捕蛇者說》:「然得而~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
【引】皮膚皴皺。《山海經?西山經》:「其脂可以已~。」
2<副>極,很。《國語?周語下》:「厚味寔~毒。」
【臘鼓】古時於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驅疫的民俗。
【臘破】臘盡,年終。
【臘日】古時一年結束時祭祀眾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