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庠
簡體:庠
繁體:庠
讀音:xiang
拼音:xiang
部首:广
五行:金
庠
(形声。从广,羊声。“广”与房屋有关。本义:古代地方学校)
殷、周时的学校 [school]
痒,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说文》
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庠序,官也。--《尔雅·释官》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
古代的乡学 [country school]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礼记·乡饮酒义》。注:“乡学也。”
庠之制有堂有室也。--《仪礼·乡射礼》注
党有庠。--《仪礼·学记》。注:“五百家为党,庾
庠xiang〈古〉指地方学校:殷曰~,周曰序。[庠序]泛指学校。
庠字編碼:
五筆98:OUK 倉頡:ITQ 四角號碼:00251 UniCode碼:U+5EA0 規範漢字編號:4312
庠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5893,第09卷下,廣部第4字 [康熙字典]:頁345第11
起名字典:
庠
古代地方學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50次)
康熙字典:
庠
康熙筆畫:9畫
xiang
1<名>古代地方開辦的學校。《促織》:「又囑學使,俾入邑~。」
【引】教導;教養。《孟子?滕文公上》:「~者,養也;校也;序者,射也。」
【庠序】古代的鄉學,與帝王的辟雍、諸侯的洋宮等大學相對。後泛指學校。班固《漢書?董仲舒傳》:「立大學以教於國,設~以化於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