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埤
簡體:埤
繁體:埤
讀音:pi
拼音:pi
部首:土
五行:土
埤〈名〉
通“陴”。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parapet (wall)]
举兵伐曹、五鹿,及反郑之埤,东卫之亩,胜荆人于城濮。--《商君书·赏刑》
埤 〈形〉
通“卑”
低下 [low]
其流也埤下。--《荀子·宥坐》
操行鄙陋 [inferior]
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荀子·非相》
埤 〈动〉
(形声。从土,卑声。本义:增加) 同本义 [increase]
埤,增也。--《说文》
政事一埤益我。--《诗·邶风·北门》
政事一埤遗我。
又如:埤助(助益;帮助);埤益(大大增加);埤遗(厚加)
埤〈名〉
城上的矮墙 [parapet (wall)]
掖垣竹埤
埤pi
⒈增加:~益。
⒉矮墙。
────────────────—
埤pi 1.城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2.泛指短墙或短篱。
────────────────—
埤bēi 1.低下;低矮。
────────────────—
埤bi 1.低洼潮湿之地。
埤字編碼:
五筆98:FRTF 倉頡:GHHJ 四角號碼:46140 UniCode碼:U+57E4 規範漢字編號:4726
埤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9044,第13卷下,土部第73字 [康熙字典]:頁230第29
起名字典:
埤
本意指城上的矮牆,也有增加之義,如埤益。(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次)
康熙字典:
埤
康熙筆畫:11畫
pi
1<動>增加。《詩經?邶風?北門》:「王事適我,政事一~益我。」
2<名>矮牆。杜甫《題省中壁》:「掖垣竹~梧十尋,洞門對霤常陰陰。」
bi
<名>低濕的地方。《國語?晉語八》:「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
bēi
<形>通「卑」,低。《荀子?非相》:「鄙夫反是,好其實,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汙傭俗。」
pi
見「埤堄」。
【埤堄】城上矮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