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識
簡體:識
繁體:識
讀音:shi
拼音:shi
部首:
五行:金
刑偶傷子,清雅榮貴,中年吉祥,晚年隆昌,環境良好。
識
(形聲。從言。戠聲。善於言談,表示有知識,故從言。本義:知道;懂得)
同本義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說文》
君子是識。--《詩·大雅·瞻卬》。箋:「知也。」
壹宥曰不識。--《周禮·司刺》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陶潛《桃花源詩》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孫子·謀攻》
不識有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左傳·成公二年》
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識味(知味);識空便(知趣;識相);識道(知聖道);識義(知義
識(識)shi
⒈知道,認得,能辨別:~字。認~。~別。~途老馬。
⒉學問,應知的,所知道的:學~。知~。常~。有~之士。
⒊見解,辨別是非的能力:見~。遠見卓~。
⒋[識破]看穿:~破假冒。
────────────────—
識(識)zhi
⒈記住,做記號,也指記號、標誌:博聞強~。表~。款~。
識字編碼:
五筆98:YKWY 倉頡:IVRC 四角號碼:36780 UniCode碼:U+8BC6 規範漢字編號:0892
識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188第18
起名字典:
識
善於言談,表示有知識,本義:知道;懂得。(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070次)
康熙字典:
識
康熙筆畫:19畫
shi
1<動>知道;懂得。《謀攻》:「~眾寡之用者勝。」《石鍾山記》:「汝~之乎?」
2<動>認識。《回鄉偶書》:「兒童相見不相~。」
3<動>識別;辨認。《採草藥》:「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耳。」
4<名>知識;見識。張衡《東京賦》:「鄙夫寡~。」
zhi
1<動>通「志」。記;記住。《論語》:「默而~之。」
2<名>通「幟」。標記;記號。《記王忠肅公翱事》:「公拆襖,出珠授之,封~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