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刻
簡體:刻
繁體:刻
讀音:ke
拼音:ke
部首:
五行:金
帶刀厄,多刑克,病弱短壽,困苦一生,晚年享福。
刻〈動〉
(形聲。從刀,亥聲。本義:雕刻,在木頭上雕刻)
同本義 [engrave]
刻,鏤也。--《說文》
金謂之鏤,木謂之刻。--《爾雅·釋器》
器不刻鏤。--《禮記·哀公問》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禮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又
刻桓宮桷。
泛指在各種材料上的雕刻
用膠泥刻字,旋刻之。--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是日觀道中石刻,其遠方刻盡漫失。--清·姚鼐《登泰山記》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明·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刻圖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質器物上雕刻);刻飾(雕刻裝
刻ke
⒈雕,刀子挖,鐵筆劃:雕~。刀~。~蠟紙。
⒉苛求,虐待,不厚道:尖酸~薄。很苛~。他待人太~。
⒊時間單位。十五分鐘為一~。
⒋時候:此~。片~。
⒌[刻意]專心,約束自己的心意。
⒍刻苦]
1不怕難,吃得苦:~苦學習。
2儉樸:他生活很~苦。
⒎[刻板] (也寫作"刻版")刻字或刻圖作印刷用的底版。〈喻〉機械,呆板。
⒏通"剋"。約定或限定(時間):~日決戰。
刻字編碼:
五筆98:YNTJ 倉頡:YOLN 四角號碼:02800 UniCode碼:U+523B 規範漢字編號:1224
刻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2751,第04卷下,刀部第22字 [康熙字典]:頁139第14
起名字典:
刻
雕刻,在木頭上雕刻。形容人不怕難,吃得苦。(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70次)
康熙字典:
刻
康熙筆畫:8畫
ke
1<動>刊刻;雕刻。《核舟記》:「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名>刻在木、骨、石、玉等上面的字畫等。《登泰山記》:「是日觀道中石~,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盡漫失。」
3<動>刻畫;表現。《馬伶傳》:「引商~羽,抗墜疾徐,並稱善也。」
4<名>時刻。古代用漏壺計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一刻相當於今天十四多分鐘。
【引】<名>短暫的時間。《芙蕖》:「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不適耳目之觀。」
【刻日】限定日期。
【刻深】⒈嚴酷;苛刻。⒉指文字古奧峭拔。
【刻削】⒈雕刻。⒉剝奪;侵害。⒊生活儉約。
【刻意】⒈克制意欲。⒉專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