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綰
簡體:綰
繁體:
讀音:wǎn
拼音:wan
部首:
五行:火
綰
(形聲。從糸,官聲。本義:系)
同本義 [wear]。如:綰組(系結組綬);綰結(系結;打結)
盤繞,系結 [tie;coil up]
范進一面自綰了頭髮,一面向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臉。--《儒林外史》
又如:綰合(結合,繫在一起);綰髮(束髮,結髮。比喻少年);綰髻(束髮編結為髻);綰角兒(古時孩童束髮為兩髻,形狀如角,因以借指童年);綰束(纏縛);綰約(綰束,盤繞成結)
捲起 [roll up]。如:綰袖子
系念;掛念 [miss]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唐·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
控制 [control]。如:綰握(掌握);綰攝(掌握,統攝)
總管 [manager]
奉陽君
綰wǎn
⒈系,盤結:~個結。~頭髮。
⒉卷:把褲腳~起。
綰字編碼:
五筆98:XPNG 倉頡:VMJRR 四角號碼:23177 UniCode碼:U+7EFE 規範漢字編號:5038
綰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944第25
起名字典:
綰
本意為系,也有思念,掛念,挽,牽之義。做名詞時,表示髮髻兒或花結兒;絳色;淺絳色。(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0次)
康熙字典:
綰
康熙筆畫:14畫
wǎn
1<動>系。《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絳侯~皇帝璽,將兵於北軍。」
【又】盤結。梅堯臣《桓妒妻》詩:「妾初見主來,~髻下庭隅。」
2<動>統管;總攬。《史記?貨殖列傳》:「東~穢貉、朝鮮、真番之利。」《史記?張儀列傳》:「獨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