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諷
簡體:諷
繁體:諷
讀音:fěng
拼音:feng
部首:
五行:水
諷
(形聲。從言,風聲。本義:背誦;朗讀;傳誦)
同本義 [recite;chant;intone]
諷,誦也。--《說文》
興道諷誦言語。--《周禮·大司樂》。注:「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
少不諷。--《荀子·大略》。注:「謂就學諷詩書也。」按,詩風雅頌三類,以風為之,風借為諷。
今我諷遺文,思人至其鄉。--唐·白居易《游襄陽懷孟浩然》
三藏就合掌諷起齋經。--《西遊記》
又如:諷味(誦讀詩文而玩索其中的意味);諷經(唸經);諷書(背書);諷術(背誦經藝)
婉言微辭或指責 [slightly blame]
諷,諫也。--《廣雅》
論禮有五,諫諷為上。--《
諷 fěng
⒈用含蓄的話詞勸告或譏刺:談笑~諫。~刺小品。挖苦譏~。
⒉背書,不看著書本子念讀:~誦。
諷字編碼:
五筆98:YWRY 倉頡:IVHNK 四角號碼:37710 UniCode碼:U+8BBD 規範漢字編號:0559
諷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188第18
起名字典:
諷
本義指背誦,朗讀,傳誦。後引申為用含蓄的話詞勸告或譏刺。(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0次)
康熙字典:
諷
康熙筆畫:16畫
fěng
1<動>誦讀;背誦。《漢書?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書九千字以上者,乃得為吏。」
2<動>用委婉含蓄的話暗示或規勸。《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張衡傳》:「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諫。」
3<動>譏諷;譏刺。劉基《賣柑者言》:「而托子柑以~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