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枵
簡體:枵
繁體:枵
讀音:xiāo
拼音:xiao
部首:木
五行:木
枵
(形聲。從木,號聲。本義:木根)
假借為虛。虛枵一聲之轉。空虛 [empty]
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玄枵,虛中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又如:枵朽(空虛腐朽);枵如(空虛的樣子);枵枵(空虛的樣子);枵虛(空虛)
布類的絲縷稀疏而薄 [thin]
又有蕉紗,乃閩中取芭蕉皮析緝為之,輕細之甚,值賤而質枵,不可為衣也。--《天工開物》
指腹空,飢餓 [hungry]。如:枵腹而守(餓著肚子仍堅持防守);枵棗(無核棗)
枵xiāo
⒈空了心的樹。
⒉空虛:~腹。
枵字編碼:
五筆98:SKGN 倉頡:DRMS 四角號碼:46927 UniCode碼:U+67B5 規範漢字編號:4148
枵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3568,第06捲上,木部第175字 [康熙字典]:頁517第09
起名字典:
枵
本義指木根,也形容布的絲縷稀而薄的樣子。(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0次)
康熙字典:
枵
康熙筆畫:9畫
xiāo
<名>空了心的大樹。
【引】空虛。范成大《次韻陳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硯》:「寶玩何曾捄~復。」成語有「枵腹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