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麈
簡體:麈
繁體:麈
讀音:zhǔ
拼音:zhu
部首:鹿
五行:金
麈
駝麈 [elk]。即「麋鹿」。俗稱「四不像」
翦旄麈。--《文選·左思·蜀都賦》
麈尾(用麈的尾毛做的拂塵)的省稱 [elktail whisk]
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歐陽修《和聖俞聚蚊》
又如:揮麈(揮動麈尾,以撣灰塵);麈尾(用麈的尾毛製成的拂麈)
麈zhǔ〈古〉指一種似駱駝的鹿類動物,又叫"駝鹿"。尾巴可做拂塵,稱"麈尾",簡稱"麈":揮~。
麈字編碼:
五筆98:OXXG 倉頡:IPYG 四角號碼:00214 UniCode碼:U+9E88 規範漢字編號:6163
麈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6245,第10捲上,鹿部第18字 [康熙字典]:頁1509第26
起名字典:
麈
即「麋鹿」。俗稱「四不像」。(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次)
康熙字典:
麈
康熙筆畫:16畫
zhǔ
1<名>一種似駱駝的鹿類動物,也叫駝鹿。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庸旄貘犛,沈牛~麋。」
2<名>麈尾的簡稱。歐陽修《和聖俞聚蚊》:「抱琴不暇撫,揮~無由停。」
【麈尾】用麈的尾毛做拂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