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藎
簡體:藎
繁體:藎
讀音:jin
拼音:jin
部首:
五行:木
藎
藎草 [hispid arthraxon]。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Arthraxon hispidus),莖很細,花灰綠色或帶紫色,莖和葉可做黃色染料,纖維可做造紙原料。如:藎篋(用藎草編織而成的箱篋)
燒剩的柴木。也泛指剩餘的事物。通「燼」 [ashes]。如:藎滯(樂聲的餘音逐漸微弱)
藎
通「進」。進用。後引申為忠誠 [loyal]
王之藎臣,無念爾祖。--《詩·大雅·文王》
又如:藎臣(忠臣);藎言(忠言);藎謀(竭忠盡善的謀略);藎猷(藎謀)
藎(藎)jin
⒈藎草,一年生草本,莖細,花灰綠或帶紫色。莖可編器物,莖與葉可做黃色染料,莖的纖維可用於造紙。
⒉忠誠:~臣。
藎字編碼:
五筆98:ANYU 倉頡:TSOY 四角號碼:44303 UniCode碼:U+8369 規範漢字編號:4134
藎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031第38
起名字典:
藎
藎草,一年生草本,莖細,花灰綠或帶紫色。也有忠誠的意思,如藎臣。(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630次)
康熙字典:
藎
康熙筆畫:20畫
jin
1<名>一種野草,可用來編織器物。元稹《三遣悲懷》:「顧我無衣搜~篋。」
2<名>通「燼」,沒有燒盡的柴草。《長笛賦》:「~滯抗絕,中息更裝。」
3<動>通「進」,進用。《詩經?大雅?文王》:「王之~臣,無念爾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