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纓
簡體:纓
繁體:纓
讀音:yīng
拼音:ying
部首:
五行:土
秀氣多才,清雅伶俐,小心愛情厄,中年平,晚年吉祥。
纓
(形聲。從糸,嬰聲。本義:繫在脖子上的帽帶)
同本義 [cap or hat ribbon]
纓,冠系也。--《說文》
鮮冠組纓,絳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纓絕。--《莊子·讓王》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楚辭·漁父》
戴朱纓寶飾之帽。--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又如:纓冠(把帽帶連同帽子一齊加於頭上。形容極為急迫,來不及整束)
綵帶,古代女子許嫁時所佩 [coloured ribbon]。亦用以系香囊。如:纓徽(婦女所佩的香囊)
套馬的革帶,駕車用。引申指繩索 [leather ribbon]
鹹龍旂而繁纓。--張衡《東京賦》。薛注:「纓,馬
纓yīng
⒈線、繩、綵帶等做的裝飾品:綵燈~子。紅~槍。慷慨淚沾~。
⒉像纓的東西:蘿蔔~兒。蒜苗~子。
⒊長帶,拘捆人的繩子:長~在手。
纓字編碼:
五筆98:XMMV 倉頡:VMBOV 四角號碼:27144 UniCode碼:U+7F28 規範漢字編號:5843
纓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944第25
起名字典:
纓
線、繩、綵帶等做的裝飾品;像纓的東西;長帶,拘捆人的繩子。(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870次)
康熙字典:
纓
康熙筆畫:23畫
yīng
1<名>冠帶。《送東陽馬生序》:「戴朱~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2<名>系人的長繩。《漢書?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