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杜
簡體:杜
繁體:杜
讀音:du
拼音:du
部首:木
五行:木
杜
(形聲。從木,土聲。本義:杜梨,棠梨,一種木本植物)
同本義 [birch-leaf pear]
杜,甘棠也。--《說文》。按:「牡曰棠,牝曰杜。」
杜樹大者插五枝。--《齊民要術》
姓
杜
堵塞 [stop]
杜,塞也。--《小爾雅·廣詁》
犯令陵政則杜之。--《周禮·大司馬》。注:「杜塞使不得與鄰國交通。」
又如:杜耳惡聞(塞住耳朵不願聽);杜隔(阻塞隔離);杜閉(堵塞,關閉);杜禁(堵塞)
關門,封閉 [close]。
杜乃護王。--《書·費誓》。注:「閉也。」
犯令陵政則杜之。--《周禮·夏官·大司馬》
強公室,杜私門。--《史記·李斯列
杜字編碼:
五筆98:SFG 倉頡:DG 四角號碼:44910 UniCode碼:U+675C 規範漢字編號:0680
杜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3414,第06捲上,木部第21字 [康熙字典]:頁512第09
起名字典:
杜
本義指杜梨,棠梨,一種木本植物。作動詞指堵塞,封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1030次)
康熙字典:
杜
康熙筆畫:7畫
du
1<名>樹木名。又稱棠梨,杜梨。《經詩?有杕之杜》:「有杕之~,生於道左。」
2<動>堵塞;阻塞。《五人墓碑記》:「而又有剪髮~門,佯狂不知所之者。」
3<動>毫無根據地隨意臆造。《林黛玉進賈府》:「只恐又是你的~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