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迨
簡體:迨
繁體:迨
讀音:dai
拼音:dai
部首:辶
五行:火
迨
(形聲。從,台聲。本義:及,到)
同本義 [until]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又如:迨及(達到)
等到 [by the time]
迨諸父異爨。--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迨至(及至,等到);迨聞(等到聽說);迨後(等到)
趁;乘 [while]
請迨其未畢隱(陣)而擊之。--《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迨吉(男婚女嫁皆合時宜)
迨dai等到,達到。
迨字編碼:
五筆98:CKPD 倉頡:YIR 四角號碼:33306 UniCode碼:U+8FE8 規範漢字編號:4073
迨字出處:
[康熙字典]:頁1254第35
起名字典:
迨
意指到,等到,達到。(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80次)
康熙字典:
迨
康熙筆畫:13畫
dai
1<動>等到;到;及。《柳毅傳》:「~訴頻切,又得罪舅姑。」《芙蕖》:「~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
2<介>乘;趁著。《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請~其未畢陳而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