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殛
簡體:殛
繁體:殛
讀音:ji
拼音:ji
部首:歹
五行:木
殛
(形声。从歹,亟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诛,杀死)
同本义 [kill]
殛,诛也。--《说文》
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汤誓》
乃殛鲧于羽山。--《史记·夏本纪》
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三国演义》
又如:雷殛
惩罚 [punish]
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书·康诰》
又如:殛罚(惩罚)
流放,放逐。通“极” [banish]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汉·蔡琰《胡笳十八拍》
殛ji诛杀,致死:雷~。
殛字編碼:
五筆98:GQBG 倉頡:MNMEM 四角號碼:17214 UniCode碼:U+6B9B 規範漢字編號:5114
殛字出處:
[說文解字]:編號2528,第04卷下,歹部第11字 [康熙字典]:頁582第08
起名字典:
殛
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康熙字典:
殛
康熙筆畫:12畫
ji
<動>誅殺。《史記?夏本紀》:「乃~鯀於羽山。」